歸來·采菊東籬
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恬淡的性格,使李玲對“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田園生活一直心存向往。然而造化弄人,直到2011年,在她77歲時,才完全脫離工作崗位。
從1960年踏上大學講臺,到2011年完全退休,時間過去了整整51年。李玲將自己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祖國的光纖事業(yè)。
“我對故鄉(xiāng)有著特殊的感情。日照、新泰、淄博、濟南都算是我的故鄉(xiāng),總想為故鄉(xiāng)做點事來回報它們的養(yǎng)育之恩?!?br/> 在濟南郵電管理局、淄博礦務局、淄博市科協(xié),李玲都做過光纖通信新技術的報告。她的第一句話都是“我是來反哺的,用我學到的新技術來回報養(yǎng)育了我的這方熱土”。淄博市較早地采用了光纖通信新技術與李玲的報告密切相關,齊魯石化的電視改造工程就是由李玲的團隊完成的。
“日照對我有更深刻的意義,因為這里是我的‘根’?!?br/> 1990年,李玲聽說自己的學校要在外地建一所分校,便積極建議建在日照,并請纓親自到日照聯(lián)系合作事宜,遺憾的是,當時的條件尚不成熟。“后來,我又三次回到日照,回到下元村,為的是看看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這次歸來,日照這個宜居城市寬闊的街道、清新的空氣、雄偉的建筑,還有下元村由櫻花點綴的美麗街景,都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br/> “只要走得動,我還會回來!”李玲深情地說。
還有一件令她欣慰的事:一雙兒女都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各自的崗位上演繹著另一代人平凡幸福的人生故事。
“多年來,我雖專注于理工,卻終不能忘情于文學。”在業(yè)余時間,李玲自學了《中國文學史》和中國古今主要作品,又在老年大學學了三學期《唐詩宋詞欣賞》和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掃盲。
半退休的日子里,李玲相繼出版了詩歌散文集《采菊東籬》和回憶錄《孫村紀事》。
“最近,在協(xié)助出版父親的傳記《民族脊梁—— 李少浦傳略》。為此奔波,搜集材料。如今退休了,終于能沉下心來專注于此。”
“我有兩個人生信條:一是遇到任何事,都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對待;二是若不能改變大環(huán)境,就改變自己的小環(huán)境,盡量使自己不拋擲光陰。未來的日子是我自己的,要做自己喜歡的三件事:讀書、寫作、旅游?!崩盍嵝χf道。
夢想的美好,在于從不放棄希望。左手科技,右手文學,人生的殿堂里,李玲盡情徜徉,筆墨為伴,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輝煌。未來,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