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新春走基層
我要投稿

臘月二十五,一碗豆腐解鄉(xiāng)愁

來源:日照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1-02-08 10:38:26

圖片

曙色熹微,鄉(xiāng)村還沒有從寒冷和黑夜中醒過來,一縷炊煙已經(jīng)從農(nóng)戶人家的小院里裊裊升起。


圖片


“二十五,做豆腐?!边@是民間俗語,做豆腐曾經(jīng)是農(nóng)戶們“忙年”的重要部分之一,但今天,即使在農(nóng)村,也難以再現(xiàn)家家做豆腐的景象。而剛?cè)肱D月,常年做豆腐的辛本芬就驟然忙碌起來。


圖片


今年59歲的辛本芬,已經(jīng)做了30多年豆腐。鎮(zhèn)上康養(yǎng)中心常年跟她訂豆腐,每一集(五天)都得要一兩桌(意指一淺子或兩淺子。黃墩方言“淺子”,一種竹制的器具,類似篩子,直徑大約一米),又趕上黃墩臘月逢集。頭一天晚,辛本芬就泡了五十多斤黃豆。冬天要用清水浸泡十二個小時,中間還要不斷地淘洗、換水。黃豆在浸泡和淘洗中,越來越大,也越來越白,“黃豆越是干凈、清亮,做出的豆腐顏色就越好看?!币豢袋S豆泡好,辛本芬連夜開始做豆腐。把泡好的黃豆用機械磨碎,再用干凈的包袱(細紗布)包住,放在大鍋上的“八梁子”(一種木制工具,也叫豆腐床)上,濾出豆汁流進鍋里,再用大火燒開。這時候,就有新鮮的豆?jié){可以喝了。

乳白色的豆?jié){濃濃的,老遠就能聞到一股香氣,盛到碗里,好像一大塊布丁的質(zhì)感,喝到第一口,即使不放糖,也自帶一種天然甜味。


圖片


“這時候需要等等,稍微晾涼一點再使鹵,做出的豆腐就特別滑嫩。要是太熱就下鹵,豆腐容易發(fā)‘渣’。要不有老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嘛!”辛本芬憑著經(jīng)驗做得一手好豆腐,火候把握得剛剛好。把豆?jié){豆沫倒進鋪著包袱的大盆里,等待晾涼。等的時間她也不閑著,收拾豆腐渣,抹灶臺,“做豆腐,一是得干凈,二要好吃,三得秤好!”辛本芬快人快語,“常趕集的都知道,去找‘小瘦子’嘎(割)豆腐!好吃還秤好,咱從不缺斤短兩的!一淺子豆腐,到集上不用半個小時就賣完了!回家還耽不了干別的活!”辛本芬身材瘦小,被老顧客們稱為“小瘦子”,可她卻總是干勁十足。

“就愿意出力,閑不下來!”待到豆?jié){豆沫微涼,辛本芬開始使鹵。一邊點鹵水,一邊攪拌,等到出現(xiàn)大米粒般大小的結(jié)塊時,就停止點鹵。大約十分鐘,豆?jié){漸漸凝固,呈半固體時,辛本芬拿來十幾個大小不一的盆子。“這都是本村鄉(xiāng)鄰昨晚就送來的,待會要來端豆腐腦?!睙o論是豆腐還是豆腐腦,村里人不說買,都說“端”。年前不做豆腐的村鄰,都會和辛本芬預(yù)訂,快到大年了,就到辛本芬家“端”豆腐。


圖片


舀好了豆腐腦,辛本芬把余下的用包袱掩了,“再成成,過會新豆腐就能成型了。”她把倒在大盆里的豆渣,再舀進旁邊的桶,一桶桶提到平房頂上晾曬?!岸垢枭嫌衩酌?,可是最好的豬飼料?!背俗龆垢帘痉壹依镞€養(yǎng)了八十頭豬。到了臘月里,來買豬的不斷,都知道她家里做豆腐——吃著豆渣長大的豬,肉也特香。

這邊用豬油蔥花炸了鍋的山長芬,端著鍋來舀豆渣,“都說‘豬油炒豆渣,撐死那娘仨’!等會你們嘗嘗,那叫一個好吃!”

約摸時間差不多,辛本芬洗凈了手,掀開包袱看豆腐,“差不多了!”她麻利地提起包袱,放到豆腐床上,按壓了幾下,蓋上竹篦,又雙手搬過一塊洗凈的青條石壓上。“控控水!這樣成好的豆腐又滑嫩、又不會水分太多。”一淺子豆腐得有二十多斤,一塊青條石得有三十斤,可瘦小的辛本芬手腳麻利,一氣呵成。“干慣了,不沉!”老伴秦緒利負責(zé)喂豬,做豆腐的事從不插手,從泡豆子到做豆腐再到賣豆腐,辛本芬一個人就搞定。

“看,多好的豆腐,真好!”辛本芬用刀熟練地割著豆腐,一塊塊豆腐在花瓷碗里冒著熱氣,端過來,還滑滑地晃動著,獨有的香氣在鼻尖處圍繞。小蔥、辣椒拌著醬油、醋,再灑上點芝麻鹽,舀一勺滑嫩的豆腐蘸上去,甫一入口,那香味就直沖鼻尖,——這味道,是地道的家鄉(xiāng)土味,這一碗豆腐,聊解十年鄉(xiāng)愁!


圖片

前面的老屋院落里,山長芬和宋瑞蓮正在推那口老石磨。新泡的黃豆和著水不斷地被添進磨眼里,兩人一人一根磨棍,推著轉(zhuǎn)動磨盤,還不時地拉著呱。磨臺上,磨碎的黃豆變成了豆糊子,從兩個磨盤間淌下來,慢慢地流到磨池里,順著磨嘴,緩緩流到準(zhǔn)備好的桶里……最原始的磨豆子的方法,使進了人們的力氣,融進了人們對于美食的祈盼,更寄托了人們對于鄉(xiāng)土味道的留戀。

日照報業(yè)全媒體記者 謝巖/文 冷炳豪/視頻

編輯:任遠
審核:孫翔宇
統(tǒng)籌: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