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德潤港城 善行日照 > 厲行勤儉節(jié)約
我要投稿

光明日報評論:節(jié)約不只關(guān)乎舌尖

發(fā)布時間:2013-08-16 10:50:00

   “浪費之風務必狠剎!”習近平總書記就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作出重要批示后,全社會大興節(jié)約之風?!皬奈易銎穑裉觳皇o垺薄熬芙^剩飯,向剩飯說不”,日前,北京30多名年輕人發(fā)起杜絕浪費、吃光盤中食物的“光盤行動”,得到了眾多網(wǎng)友和多家餐館的積極響應。

    “不剩飯”——從小被長輩教導的簡單口號,為什么會瞬間被點燃且全民流行,確實令人深思。一方面如“光盤行動”宣傳單所言:“全世界饑餓人口超過10億!全球平均每年因饑餓死亡的人數(shù)達1000萬,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而死亡!”更重要的是,近年來社會上興起了一股攀比炫富、吃喝浪費的不正之風。這股不正之風已經(jīng)影響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價值觀。每個人心里都有一顆愛生活、愛世界的種子,喧囂過后,平平淡淡才是真。人心思歸,正所謂“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傳命”,才有了“光盤行動”如今的波瀾壯闊。

    勤儉節(jié)約是全人類共同認可的美德,歷史悠久且充滿智慧的中華民族對此進行過尤為詳盡的闡釋。我們不僅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對勞動的尊敬,也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的治家經(jīng)驗之談。更難能可貴的是,中華民族的哲人們推己及人,從敬愛自己親人的“親親”,發(fā)展出了同情所有百姓的“仁民”,最終形成珍惜一切事物的“愛物”的偉大傳統(tǒng),并升華為“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圣賢情懷。

    由此說來,節(jié)約、“惜物”也就不只是關(guān)乎舌尖上的事情。文件、簡報長篇累牘,那是浪費紙張;報告如懶婆娘的裹腳布——又長又臭,那是浪費時間;燈火徹夜不息,各種電子屏華而不實,那是浪費電力;空房遍地,“鬼城”時有出現(xiàn),那是浪費土地;出行前呼后擁、夾道歡迎,那是浪費人力。我們在反對浪費食物的同時,也該自覺地向一切浪費行動堅決說不。

    習近平同志在批示中指出,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大力宣傳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讓我們行動起來,從“光盤行動”開始,珍惜身邊的每一件事物,將節(jié)約精神深入下去,擴展開來,使“人盡其才,地盡其力,物盡其用”。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李小燕
審核:
統(tǒng)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