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我要投稿

今日副刊 | 佛指甲

發(fā)布時間:2020-06-28 07:50:39

e35c8c80dc3078df6f7632b2d5a3495a.jpg

    莒縣浮來山定林寺有3300歲“天下第一老銀杏”一株,名列“中國十大古樹”,位居“中國最美古樹”榜首。這一樹齡與評價,見諸國家林業(yè)局主編《中國樹木奇觀》(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3年版)。

  此樹尚有一耐人尋味別稱———“佛指甲”。

  樹下碑碣林立,清順治甲午年(1654)莒州太守陳全國碑文曰“此樹蓋已三千余年”,并詩贊:

  大樹龍盤會魯侯,煙云如蓋籠浮丘。

  形分瓣瓣蓮花座,質比層層螺髻頭。

  史載皇王已廿代,人經(jīng)仙釋幾多流。

  看來古今皆成幻,獨子長生伴客游。

  我這個“樹癡”,自1980年至2013年33年間有緣四度謁之,其中經(jīng)歷,恰似蠶寶一生“卵、蟲、蛹、蛾”四個階段,大有蘇子“羽化登仙”之感。對“佛指甲”的深意,也算略有探察。

  初謁老銀杏是在恢復高考志學之年。1979年,我入臨沂師專中文系學習,第二學期第一節(jié)寫生課,便由老師率領至時屬臨沂地區(qū)的浮來山。一個行道樹下長大的城市孩子,哪見過深山老樹的偉岸雍容,于是,震撼中寫下一篇被老師選為范文當堂宣讀的得意習作。惜原作文本無存,記憶中老師圈點的稚嫩文句大略有:“汽車在沙塵飛揚的沂蒙土路上顛簸,驀然間,前方一大團墨綠色的云朵從天際地平線上浮起,呀,這就是浮來山!是啊,一路貧瘠山地,兀然突起一座綠蔭籠罩的山包,確如古人對歸隱此處的《文心雕龍》作者劉勰的景仰:‘天為生公留福地’,使人愿意相信那些或佛陀或觀音,為救生民于洪水,‘浮來仙山’‘遷定茂林’的神話并非無稽之談。它的繁茂肥沃,就像撒上一把沙,也會立即長出一片林子似的。尤其‘山到成名自有高’,這座海拔不到300米的小山,居然擁有劉勰與老銀杏人杰地靈兩大世界級國寶,真讓人刮目相看、仰之彌高!”——— 莒文化與齊文化、魯文化并稱山東三大文化真不是隨便吹的。說它像豐碑,它比豐碑更悠久;說它像鐵塔,它比鐵塔更長生……當我絞盡腦汁,也想不起該如何更好地描摹這參天神木的豐姿時,還是先賢給予啟迪———定林寺外郭沫若題額的文心亭內(nèi),一塊大卵石上鐫有“象山樹”三個篆字,落款為“隱士慧地題”,而“慧地”正是劉勰的法號。確實,老樹不正象山?只有高山之頂天立地、貫古通今,才差可形容這株碩果僅存的樹王,也只有博通經(jīng)論、夢攀彩云、獨善垂文、奉時騁績的大德大智,才能如此準確點破個中真意!

  多年后,當我的古樹創(chuàng)作、研究取得一點成績,回顧內(nèi)心的原始沖動即應始于此時,就像一只游蕩的精子,冥冥中一頭撞在老銀杏這顆巨大的母卵上,著床坐胎。

  再謁老銀杏是在參加工作而立之年。這次是隨單位組織旅游而至,我像老熟人一樣,喋喋不休向同事們夸耀“魯公莒子樹下會盟”的悠遠歷史;演繹“七摟八拃一媳婦”的美好傳說;神侃“根延數(shù)里地,日耗兩噸水”的奇聞異事;力陳“滿山盡帶黃金甲”的絕世秋色;慨嘆頻遭“地震、火災、龍卷風”的超人頑強;試聽層巒疊翠間大音希聲的“古樹之聲”;并到大樹下、碑碣前、“象山樹”刻石旁,一一拍照留念。這是1986年,我剛調(diào)入青島市委黨校,之前的學習、準備工作告一段落,之后的教研、創(chuàng)作業(yè)績即將展開,就像一顆混沌狀態(tài)的卵泡開始具有一只蟲的形態(tài)。

  三謁老銀杏是在2007事業(yè)有成知命之年。2006年1月,喚醒心中愛樹種子,迸發(fā)創(chuàng)作激情,小宇宙爆發(fā)般僅用三年時間,走遍本地山山水水、寺廟村莊,精選75種150株古樹名木作為自然和歷史的精魂來歌頌,出版攝影詩文集《樹魂:青島嶗山古樹名木精賞》,以及轉戰(zhàn)齊魯大地30余市縣,朝拜百余樹祖,首立省社科重點項目《山東古樹名木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開發(fā)研究》(2007.1),雖人微言輕,卻都小獲成功,為觸動、吸引官民上下詩情畫意、尊古愛樹之心,盡了一點綿薄之力———適逢2007年10月十七大提出生態(tài)文明建設新要求,省長、市委書記、市長等領導層層批示,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人民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攝影雜志、中國攝影報、西班牙新聞通訊以及本地各家媒體,以頭版、整版、連載等形式大力宣介;先后獲省市社科獎文藝獎,我被譽為“古樹癡”“古樹王”。一樁順應內(nèi)心呼喚的善舉,有幸引起這么多領導、媒體、各方各界共鳴,實在始料未及!我理所當然再度赴莒拜會老友,就像蠶寶幼蟲又變身蠶蛹,完成一次新的升華,并為最終的翱翔積聚力量。

  我與定林寺老寺工聊天,像老中醫(yī)一樣向他詳細打問老銀杏的頭身寒熱等諸事,以及園林部門照料老樹的情況;告訴他,我在省課題中把老銀杏稱為“世界最老銀杏王”。然后聊起銀杏最早起源于3億年前古生代石炭紀,至三疊紀、侏羅紀遍布全球,與恐龍同步一時,當?shù)闷稹盎罨敝烂?。又聊?000萬年前地球冰川運動,銀杏幾遭滅頂之災,僥幸東西山脈阻隔,孑遺我國;2006年中國林學會組織評選,近99%投票選其為“國樹”。又聊起全世界銀杏大樹均源于中國:最先傳入朝鮮、日本,18世紀由日本引入歐土再轉入美洲;李鴻章曾以珍貴果品饋贈美國政府;世界文化巨人歌德更對銀杏情有獨鐘,特意托友人從中國引種在魏瑪圖書館院內(nèi),并專門寫了一首《二裂銀杏葉》詩獻給愛人。又聊起銀杏尚有“公孫”“鴨腳”多種別名,各有典故:“公種而孫得食”(周文華《汝南圃史》),“鴨腳生江南,名實本相符。絳囊因入貢,銀杏貴中州”(歐陽修《鴨腳》);果實色白或黃,又名“白果”,梵語稱“金果”;而該樹材質堅硬細膩,雕成佛像,指甲薄處也不破不裂,又譽“佛指甲”。還聊起銀杏一身是寶,果、葉皆可入藥,古時舉子們進科場應試,白果為必備之物,取其縮便之功;韓國人將其與國寶高麗參相提并論……老人聞言甚驚訝,特贈我一粒用藥酒浸泡、連著葉柄的老樹“正果”,我像珍藏佛骨舍利子一般供奉家中,這里面蘊藏著數(shù)千年的生命信息??!

  四謁老銀杏則于2013行將退休耳順之年。我以長詩《無所不在的見證者:中國古樹行歌》為提綱,全面反映全國34省區(qū)古樹風采、厚重歷史與現(xiàn)實關懷的宏大工程,只差臺灣一地即告收工。恰于此時接到《日照日報》采風活動邀請,給我反思今生為何走上并如何應對一條“獨善垂文”“癡情古樹”之路提供了一個天賜良機,此事注定要再經(jīng)歷一番破繭成蝶的飛升。

  7月4日的登山是在雨中,被大雨澆透的老銀杏像大舜王一般黧黑魁梧,一片片小扇葉閃閃發(fā)光青翠欲滴,仍像6年前27年前33年前那樣巋然不動、活力旺盛。只是老樹身邊的“拐棍”——— 保護支柱增加到15根,樣式也由過去的白色石柱改為灰黑色的仿真樹紋柱,它們與老樹渾然一體,像極了一尊長了好多腿腳的巨靈天神或史前怪獸,顯示出莒人愛樹護樹的不懈努力與良苦用心。我為寫作過《一棵懷抱炸彈的老樟樹》等文的特邀嘉賓梁衡先生所撰制的嵌名聯(lián),此刻仿佛都有了活生生的意象所指——— “歷經(jīng)滄桑讀古樹,平衡陰陽扛大梁”。

  最難得的是78歲的莒縣博物館館長蘇兆慶,冒雨樹下,為大家做義務講解員。當?shù)刂V云:“莒縣有三寶:大樹、瓦罐和蘇老?!碧K老作為“點燃莒文化遺產(chǎn)火炬”的莒文化研究開拓者,用半個多世紀的生命靈光,潛心鉆研陵陽河遺址“日、云、山”陶文符號,提出一整套陶文字早于甲骨文、莒文化早于齊魯文化的觀點,改變了以往山東文化言必稱齊魯?shù)乃季S定勢??粗K老揮動雨傘、手舞足蹈的樣子,聽著蘇老熱情洋溢、如數(shù)家珍的話語,我好似真的聽到老樹王發(fā)出了“古樹之聲”,又好似看到一位手持彩練當空舞的美麗蝶仙!

  拙文《古樹頌》中有句“心語”:“具有優(yōu)異與奉獻不絕的優(yōu)生力,這便是古樹能夠進入長生極樂世界的武林秘籍。”這既是蘇老的真實寫照,也是我窮畢生“文心”、竭“雕龍”之力,所孜孜以求的“登仙”“至善”之境??!

  “優(yōu)異”乃行善之力?!胺瞰I”乃行善之心。集“優(yōu)生力”于一身者是幸運的。這就是至善吧。

  一尊蝶仙扇動翅膀,才能激蕩全世界的風暴海浪。

  老銀杏西側還有株一摟多粗的小銀杏,是已故的莒縣考古旅游事業(yè)元老,比蘇老還老18歲的盧省三先生,從老樹枝丫移栽而成活,盧先生留詩紀念:“此樹非是果仁胎,大樹懷中移下來,從此古樹有后代,一九五九冬月栽?!绷矶炙潞笤海灿袙鞚M祈福紅帶的千歲銀杏一株,亦為三千歲銀杏后嗣?!八氖劳谩薄拔迨劳谩?,自古為人欽羨,這“六十歲孫子有爺抱”“千歲孫子有爺抱”的福分就更加稀罕!不難想見,蠻荒時代的中華大地,曾有大片的銀杏林云蒸霞蔚,而滄海桑田風刀霜劍獸嚙蟲噬諸般天災,更兼人禍誕生后,這批國寶逐漸消失殆盡。數(shù)千年商周老樹得以“獨自長生伴客游”,除自身強大的優(yōu)生力外,有幸知遇于“好讓不爭”(《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的莒地良民,也是重要原因,主客體缺一不可。唯良相明君風云際會,才會上演一出震古爍今的歷史佳話。或者,按照尼采“天才與土壤”的理論,唯有老銀杏這個“強力意志”“超人”的“天才”,得遇莒民這塊“培植天才的土壤”,才會誕生人見人愛的古樹奇觀。

  人世間有貪婪、有殺戮、有愚昧(佛云“貪嗔癡”三不善根),有毀樹損綠的惡行蠢事,但也確有“千歲孫子有爺抱”的動人景觀存在,也確有一代代莒人對老樹的感恩尊崇愛護存在。特別是那些唯利是圖、不擇手段、追捧橫財、跪拜屠刀、無視荒漠餓殍的惡人,即便心存惡念,也必須圍上“厚黑”的遮羞布,膽敢明言“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大惡元兇,終歸千夫所指、遺臭萬年!這就證明著“善”確實存在,證明著“善的力量”確實存在,證明著“人心向善”確實存在。故,做人還應擇善而行,不忘“人之初”來處,步武莒人愛樹護樹之善舉。

  愛樹也是愛自己。施善者也是受善者。

  深究起來,人類能夠獨霸世界,乃因“認知革命”帶來的“虛構故事”能力突然膨脹,能使無數(shù)陌生人集結起來有效合作。(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所以,人們才會“按照自己的尺度”,將心目中的美好理想、善良本性統(tǒng)統(tǒng)投射到樹木身上,將這原本被掠奪被傷害的弱者,打造成反而要向它頂禮膜拜的神明,借以凝聚人心。

  如此說來,老銀杏還真是一片佛指甲!

  古木名花掩映的后院中,還有彌足珍貴的唐代“三教堂”一處,反映了魏晉以降,“道、釋、儒”三教合一的可喜歷史思潮。道家講“得道成仙”,佛家講“普度眾生”,儒家講“修齊治平”,而影響了儒道兩家的五經(jīng)之首《易經(jīng)》,也講“自強載物”,骨子里都不外“窮獨(善)達兼(善)”四字——— 道家“一人得道”,也要“雞犬升天”。古人這種“三教雖殊,同歸于善”(《周書·韋敻傳》)的大同理想,實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題中之意,而其應對世事無常,“花開花落兩由之”的大智慧大策略,更堪為今人圭臬。劉勰“窮則獨善以垂文,達則奉時以騁績”之薪傳可謂深得精髓。有論者盲人摸象,摸不透其思想底色,皆因不得其“博通”要領。

  參觀中又說起“直鉤垂釣,志在君相”“八十遇文王”的姜太公,這位與老銀杏同齡的老祖,恰與老銀杏又是同鄉(xiāng),不免給“被耽誤的一代”的老人們,平添了若干“大器晚成”的念想。再思劉勰隱于樹下數(shù)年而歿,未能等到“奉時以騁績”那一天,但其“獨善以垂文”,同樣遺澤后人。時運不同,方式不同,善則一矣,“優(yōu)生力”則一矣。其中哲理,耐人尋味。

  莒字,本意為芋頭(《說文解字》)。莒之地名,應為多產(chǎn)或喜食芋頭之故。小時候,老外婆經(jīng)常操著濃重的長沙鄉(xiāng)音勸我吃芋頭說:“?。ǔ裕┑糜箢^,事事遇頭。”今始信夫:吃過莒縣芋頭的老銀杏、姜太公、劉勰、盧老蘇老,都是“頭”哈!而且巧得很,劉勰代表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姜太公代表的是“八十遇文王”的耐心,老銀杏代表的是“獨自長生伴客游”的祥和,正是三種擺脫人生頹喪、浮躁、痛苦、無聊……諸般負能量的最佳心態(tài)。三心得一可安天下,況三者俱備乎?

  莒,夏為大部落,商建姑幕國,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始封莒國。公元前431年,“三十世為楚所滅”(《漢書·地理志》),但國滅,樹不滅、人不滅、文化不滅。莒人人樹相依,世代相傳,為中華、為世界保留的這點文明初光、佛甲善根、強大“優(yōu)生力”,至今為天地立心,日照永遠!

  我常常暗自慶幸,能有福緣以33載螻蟻小年,四謁3300歲壽椿大年,收獲由初識驚艷而熟識獵奇而深知愛護而心有靈犀善根相通的步步仙升?,F(xiàn)在,距最后一次相會轉瞬又過去了6年,我好巴望五度匍匐在它鋪天蓋地、游戲風云的華冠下,為它再獻一首贊歌。

  歌曰:

  古莒之地,鯀禹洪泛。

  佛陀觀音,拯民深淵。

  遷定茂林,浮來仙山。

  中屹神木,福蔭蔽天。

  其名銀杏,上溯億年。

  鮮活化石,無價遺產(chǎn)。

  最美國樹,壽逾三千。

  天下第一,見者有緣。

  豐碑鐵塔,略輸豹變。

  扶桑建若,稍遜虛幻。

  其實白果,其葉碧扇。

  靈根數(shù)里,虬枝犀干。

  疊翠擁金,其冠象山。

  大材之用,佛甲一片。

  萬歲高曾,千歲孫玄。

  數(shù)代同堂,瀟灑世間。

  地震火焚,颶風龍卷。

  歷盡滄桑,見證治亂。

  商紂殷鑒,周始封建。

  太公釣魚,八十運轉。

  魯公莒子,會盟樹前。

  毋忘在莒,落難齊桓。

  文心雕龍,開山鴻篇。

  三教合一,窮獨達兼。

  癡情古樹,步武莒縣。

  優(yōu)生基因,善根綿綿。

  首善母樹,中華鉅獻。

  文明初光,日照永遠。

(吳新元)


編輯:劉源成
審核:孫翔宇
統(tǒng)籌: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