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銜人:孫立梅
工作室成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黃海晨刊作為日照市第一都市報,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同時也讓我們有一種危機感,要時刻提醒自己,始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做好看的報紙,提升黃海晨刊的“顏值”。
衡量一份報紙的質量、社會效應以及在讀者中的影響,主要看它的內容。但隨著人們閱讀需求的變化,報紙的“顏值”往往決定了讀者是不是喜歡你。版面,形象地說就是一張報紙的“臉”,是美是丑,看編輯怎么去打扮。
在紙媒面臨最要改革的時候,我們不能再把報紙單純地看成傳播新聞的工具,而要讓讀者也能在紙媒上有一個由淺到深的閱讀過程。至于報紙的版式設計,就要從以前追求的簡單漂亮,到現在要把它做成一個有深度、有創(chuàng)意的藝術品。而做版式設計,不能像以前只是摳摳圖、給文字上底紋這么簡單,而要將圖片與文字相融。做設計就要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還要抱著不斷求新的態(tài)度。要從自身改變,借鑒新媒體的圖文特色,要更加注重設計、品質,并且要挖掘深度,這樣才更能抓住讀者眼球。出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絕大多數報紙視覺傳播依然被作為文字傳播的“裝飾”與“補充”,作為與“內容”相對的“形式”,居于邊緣地位。
黃海晨刊四位美術編輯,都是專業(yè)設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成績突出,不僅能夠熟練使用各種繪圖軟件,更是善于溝通交流,喜歡讓靈感在交流中迸發(fā),水平在碰撞中提高。通過多次的實戰(zhàn)經驗證明,團隊的力量往往超乎尋常,每年出版的春節(jié)特刊、主題???,都是舉視覺人才之力,“握指成拳”的結果。
黃海晨刊是一支年輕的、有活力的團隊,美術設計方面更是人才濟濟。如果能夠成立一個視覺設計工作室,將優(yōu)勢力量集中起來,就可以針對報紙“顏值”方面目前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大展拳腳。為港城讀者做有深度、有創(chuàng)意的“高顏值”報紙,以一份報紙溫暖一座城市。
工作室成員簡介:
孫立梅:2003年7月—2005年8月,在日照日報社廣告中心從事廣告設計工作;2005年9月至今,在黃海晨刊從事美術編輯、版式工作。
熟練運用多種藝術設計軟件,深諳藝術設計之道,在報紙版面設計、廣告藝術設計、漫畫制作、書籍裝幀、DM設計等方面有一大批作品,部分作品獲得中國地市報、山東地市報、山東新聞獎等多項榮譽。
王丹斐:2008年1月至今,在日照日報社黃海晨刊從事編輯工作。熟練運用多種設計軟件,“日照文化遺產”在2012年10月山東省市地報第十九屆好專版好專欄評選中獲一等獎,多件作品獲山東省市地報三等獎、二等獎等獎項。
鄭京陽:2006年入職日照日報社黃海晨刊出版部,主要從事美編工作。其中有作品獲得2009年中國地市報新聞獎評選中獲一等獎,2013年在山東新聞獎報紙版面復評中獲三等獎。
孫珊珊:2005年7月至今在黃海晨刊擔任編輯一職,現主要從事黃海晨刊娛樂及體育兩組版面的編輯及版式設計工作。從事新聞編輯工作近十年,能熟練地掌握報紙新聞編輯的相關知識和流程,已出娛樂、體育新聞報紙版面接近三千個,并多次在山東省市地報好版面好專欄評選中獲獎。